天险蜀道或与伏羲驾辩之曲皆要妙
作者:秦淮情怀 发布时间:2023-09-04 浏览量: 打赏次数:0 点赞:0

天险蜀道或与伏羲驾辩之曲皆要妙

文/王传顺(江苏)

 

1、

古柏葱茏,虬枝盘绕,膺摩赤霄

抒怀坚毅、挺立、不屈与傲然

翠云廊中纯粹精致的绿

含蓄蜀道的沉静和厚重

千年沧桑在这一段重彩一笔

肇端先秦始皇以令的威仪

宏旨被循从,福祚被挤压

藐视和悯怜的对峙

垒起众心的枯槁和贤良

巴山骨骼,愿做天梯

壮士之魂,愿为云栈

我以“冲波逆折之回川”

书通塞之人烟

 

2、

世代的护祐,烟云掠过

万物含光流韵,澎湃的岁月

请明示一部秘辛或壮丽的史诗

是巴蜀一群赶马人驮运安康人生的行走

是从昨天穿越美好梦想

来到今天一路的风景

“汉德驿”茅舍前

我诵读古老又崭新的旗幡

威风凛凛,神气十足

隐喻张飞的巍然形象,斑驳的战马嘶鸣

伴和光阴的尘土怎样踏践或飞扬

 

3、

一夜甘霖,在词牌西江月旁

谁与我合作一曲梓江之谣

谁与我同吹三百长程垂叶凉风

流连剑门关的形影

融入了幽深的安静与恬然的慵容

杜甫和周敦颐的吟咏

摩挲汉砖唐瓦精雕细刻的图案

原生态的天籁

衬托“品味广元”的诠释和风情

多少意象切入?多少修辞之色粉饰

 

4、

沉淀的寓意,比拟苔痕的青石板

承受皴擦或勾勒

摹画“蜀山嘉陵派”长卷

索骥剑阁地名方志

钩玄茶叶和盐铁的风采

仿佛出征或荣归的显耀

“三国鼎立柏”沙沙声响处

年代尘封,将才湮没

我探寻剑阁或梓潼的金戈、铁马

鼓角或宇内的烟腾

最后只能谋得偏安一隅

此树与旁枝的争锋

撑起一片历史,顶天又立地

 

5、

千寻壁垒,万祀依凭

回看尘世,转教怅惘或轰烈

晨霞俨然一派浓彩

泼成三面五调的投影和质感

我藉以关梁述怀

情揽的壑烟,缥缈苍然和远志

翠微覆盖过“孔明立关”的故事

覆盖过所有的神秘或揣量

是蜀道打通了南北的地理和风云

还是“暗渡陈仓”的完美

彰显了智慧的辽阔和无际

 

6、

我徜徉。史迹锃亮

摩肩拦马墙的身躯和目光

在一阵松风的抚摸里

星辰满岳,名句捍蔽

石刻题记,“魏楷”风韵

渗透了北魏工法

剑阁鹤鸣山不险不巍

是什么造就了“道国仙都”之誉

造型简单,文化深邃

观之又悟,到底奥妙何在

 

7、

此时,夕辉婉丽,行色纾缓

安然或涌动之举

协同一阕填词,共赴一场“弦索”之宴

蜀道千余公里千余年

一阶阶石级,峰回路转

葱郁往复或朝代交替

不变的是我们的执着和守望

草书几行,是怎样的跋涉

丈量了人间天路

又是何等的浩荡

引领了自然人文浑融一体的生态之路

 

8、

回眸蜀道的神态,还原了原始的底色

扑上了现代的和风

一切依从在一片片疏影中

过滤浮躁的嚣尘,无象的浑沌

词语之舆和灵感之毂

象征了南北古道的涵盖

眼神的“川北吟诵”无意间流出

是谁又见伏羲一云扶来

作瑟,造剑阁之曲

又是谁蒙翳雾霾和阴云

濡动剑阁之光

合沓剑阁之气

传奇了古今和遐迩

点赞
打赏
网友评论 共有 条评论
    作者信息
    作者笔名:秦淮情怀
    加入时间:2022-08-23
    所在地区:江苏省,南京市
    王传顺,笔名: 秦淮情怀,60后,江苏省南京市人。长期从事公安工作,业余爱好写作微型诗、现代诗、散文诗及诗歌评论。在多家报纸杂志,发表诗及评论文章千余篇。现任《中国微型诗》杂志副主编、中国微型诗网站常务副站长。中华文学网签约作家,中外作家诗人文学院院士。
    进入诗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