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张稿费单
作者:赵成武 发布时间:2022-06-04 浏览量: 打赏次数:0 点赞:2

第一张稿费单

文/赵成武

 

记忆,像一件实木家具,经手掌多年抚摸后包浆,变得更加细腻、温润、闪光,很多事已经成为人生旅途中无法绕过的航标,每当回忆的小舟经过,它都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对于一个曾经的军人来说,我的很多回忆与梦想都与军营有关。虽然脱下军装好多年,但也常常“铁马冰河人梦来”,梦到的仍是威武的舰艇、柔情的樟树、潇洒的水兵服、嘹亮的起床号……这些都已经走进了我的文字里,我愿意以我微小的才情记录那一切,因为军营同样是我的文学梦扎根的土壤。

1981年,18岁的我刚刚告别家乡,来到舟山群岛某部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海军战士。我沉浸在梦想照进现实的幸福中,看到大海拥抱着海岛,波浪轻摇着舰船,太阳从海平面上出生,成群的海鸥在空中盘旋,习习的晚风,海面上渔舟点点……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卷呀!

我和来自祖国的天南地北的战友们一样陶醉于这样美丽的风景中,我们一起训练,感受似火的骄阳;也在连绵不断的大雨中越野拉练;我们在波平如镜的海面上返航归来,也被台风来袭时震天动地的自然伟力所震撼。参军之前,我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到部队后在训练之余,我喜欢用纸笔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经常是用不了多久就会写满一本。等到退役时,我已有了一箱子日记。如果这些日记本具有录音功能的话,那每一本里都会藏着军营的歌声。军歌是我们每天中午、晚上吃饭前都必须要唱的,唱《团结就是力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打靶归来》《我是一个兵》等等,这些歌声像纽带一样把我们的情感拴在了一起,让我们形成了一个坚固的战斗集体。

记得我所在的连队有一位来自北京叫刘江的战友,会弹一手漂亮的手风琴,他自然就成了连队的“音乐家”。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是琴声一响,必然有人聚集在他的身边,晚风习习,一首首深情的歌曲在风中飞到了很远的地方。热爱唱歌的我,唱过《绿岛小夜曲》《鼓浪屿之波》《大海啊故乡》《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其实这些歌曲几乎每个战士都会唱,因为在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我养我的故乡。

大约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开始写诗。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培训班,我觉得就是有种情愫,必须要用诗歌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们连队有一个学习室,定期开展读书读报和讨论活动。我那时是文书,有更多的时间阅读《人民日报》《浙江日报》《解放军报》《舟山日报》等,之所以对《舟山日报》这么记忆犹新,是因为它发了我的的第一首处女作。随着阅读量的增长,我已经开始写一些小文章,并向《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报》,《水兵文艺》投稿。那时投稿是没有电子邮箱的,也没有电脑,只能是手写到稿纸上,用平信的方式邮寄出去。投出去的稿件都是石沉大海,但我没有气馁。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那张《舟山日报》的诗歌稿费单——我的第一张稿费单。那首诗的标题是《军营歌声》,时间过去太久了,我已经记不住全文,只记得其中两句“我们在歌声中前行,坚固祖国的防线;我们在歌声中呼唤,呼唤归航的白帆……”。

这首诗写完后,在战友们鼓励下,我就把它投给了《舟山日报》,过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消息,我都把这事给忘了。直到有一天,通信员小黄兴奋地推开门递给我一张稿费单——《军营歌声》在《舟山日报》副刊发表了!我真是太高兴了,比军事大比武得了冠军还高兴。战友们比我还高兴,都叫“大诗人”,让我请客。我记得那次稿费大约是8元钱,那时候8元钱在我心目中可是一笔巨款,要知道我一个月的津贴也不过是13元。

时间过去这么多年,我收到过数不清的稿费单子,稿费的金额也是今昔非比,但那第一张稿费单仍然是让人难以忘怀的“初恋”,正是因为它,我才坚定了自己文学的道路,才有了自己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但当年那一张淡绿色的小纸片仍是我最心心念念的最美颜色。

点赞
打赏
网友评论 共有 条评论
    作者信息
    赵成武
    作者笔名:赵成武
    加入时间:2022-04-02
    所在地区:江苏省,泰州市
    赵成武,江苏兴化人,军旅诗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甘肃韵文学会顾问,泰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泰州市诗词协会会员,兴化市诗词协会理事。曾在《星星诗刊》《诗选刊》《中华诗词》《诗刊》《中国诗人》《扬子晚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300余篇(首),多部作品在诗歌征文比赛中获奖,其中《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获得“扬子晚报”举办的建党百年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
    进入诗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