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31】||凄风苦雨中成长——《野果子》赏析
作者:蔡启发 发布时间:2024-05-08 浏览量: 打赏次数:0 点赞:0

读诗【31】||凄风苦雨中成长

       ——《野果子》赏析

□蔡启发

 

 

 

炎热的夏天随着蝉的嗓音远去,走进秋天,广袤的大地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秋日里,李建军的写作不再被忙碌所占据,有了时间能够集中精力,就像为季节划上休止符。而这时的诗人就像大船,理该有一片收获的美丽了。《野果子》是他奉献的又一个崭新力作。这里的“野果子”,我想有两层意思。一层是“野”,所谓那是人工栽培以外的野生的野味的野,在野茫茫中有“野芳发而幽香”的那种野;再一层是“果子”,这里先要搞清什么是果实,果实是被子植物独有的繁殖器官,一般是由受精后雌蕊的子房发育形成的特殊结构包括果皮和果核两部分。搞清了果实,这果子也就清楚了。

 

从诗的字面意义上看,这“野果子”除了能吃和不能吃以外,主要是指种子。你看:“先有种子。是满山的月光/回归多情的故乡;也是细碎/的雨声,剪下梦幻的翅膀//后有叶子。在雾霾的刀山剑林中/偶尔露出狰狞的伤痕/一滴滴凄风苦雨的忧伤/流满了它发绿的脸庞”。我作为在农村长大的人,对野果子是最熟悉的和有特殊感情的。因为,早在孩提时一些野果子它是我最好的零食。所以,我要感谢是“野果子”吃出了我内心的狂野性子。比如我现在吃杨梅总要吞下核,吃西瓜从来不吐子,对葡萄就皮与子统吃了,可能这是我的野习惯。

 

当然李建军的“野果子”,除了带给我阅读的味美,更多的是收获着快乐享受。诗中那种人生阅历的深度凝思,在隐隐约约的望见里,抒写着艰辛。野外的恶劣环境下,学会适应和生存,写着即是爱着。摒弃自然界风、花、雪、月的轻吟浅唱,求得一份宁静,哪怕是“脸庞”上“伤痕”累累,内心的等待也要常怀感恩的丰富。唯此,“凄风苦雨的忧伤”就会“一滴滴”融洽在生活里。

 

李建军这首诗从“先有种子,后有叶子,再有花蕊。然后有果子,当雪压枝头。”一路下来,既是自然的、真情的告白,但更是寻找的、释放的提升。因为,这些都“是牛眼里流出来的/忧伤,也是蜻蜓拖着尖锐的火焰”。唯有那“当雪压枝头,飞鸟绝迹,群峰戴帽”时,才“像浑圆的落日,在边缘/无声无息地绽放,深藏着/一个朴实清凉的秋天”。那种秋天里给人带来沉甸甸的果子,美在朴实,美在成熟的诗意美好。如果这时,人们为此而谈论由“谁?谁来悼念这流浪者的亡魂”,已经不再是重要的了。

 

 

 

【附原诗】野果子

□李建军

 

 

 

先有种子。是满山的月光

回归多情的故乡;也是细碎

的雨声,剪下梦幻的翅膀

 

后有叶子。在雾霾的刀山剑林中

偶尔露出狰狞的伤痕

一滴滴凄风苦雨的忧伤

流满了它发绿的脸庞

 

再有花蕊。只是一半的红豆

另一半是追不上的马蹄声声

天空是孤悬的钟

敲不醒它寂寞的影子

 

然后有果子。是牛眼里流出来的

忧伤,也是蜻蜓拖着尖锐的火焰

像浑圆的落日,在边缘

无声无息地绽放,深藏着

一个朴实清凉的秋天

 

当雪压枝头,飞鸟绝迹,群峰戴帽

谁?谁来悼念这流浪者的亡魂

 

 

 

【李建军简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台州市黄岩区作家协会顾问,台州市作家协会诗创委副主任。作品散见《人民文学》《诗刊》《十月》《星星》《青年文学》《诗歌月刊》《上海诗人》《星河》《天津文学》《诗选刊》等刊物,入选多种诗歌选本。出版诗集《飞翔的泥土》《拯救冬天》。曾荣获《海外文摘》文学奖等奖项。

 

 

 

【蔡启发简介】

中国水利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科普作协诗创委副主任。出版诗著(评论)十部。作品散见《人民文学》《青年文学》《诗刊》《星星》《诗歌月刊》《十月》《浙江日报》《朔方》《绿风》《当代诗人》《上海诗人》《星河》《中国诗界》《天津文学》《诗林》《新华文学》《牡丹》《江河文学》,美国《休斯敦诗苑》等报刊。获新诗百年百名实力诗人奖等三十多次。开展和参与中国-俄罗斯、中国-意大利、中国-希腊、中国-葡萄牙、中国-西班牙等各项国际诗歌交流活动。

点赞
打赏
网友评论 共有 条评论
    作者信息
    作者笔名:蔡启发
    加入时间:2022-06-07
    所在地区:浙江省,台州市
    蔡启发,写诗也写评论,出版诗著九部。迄今在美国《休斯敦诗苑》菲律宾《联合日报》《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歌月刊》《十月》《青年文学》《绿风》《上海诗人》《朔方》《中国诗界》《星河》《国家诗歌地理》《海外文摘》《天津文学》《牡丹》《诗选刊》《西部散文》《北部湾》《诗林》《当代诗歌》《火神》《廊坊文学》《辽宁散文》《固原日报》《川东南周末》《浙江日报》《经济生活报》《原州》《哈达山》等一百多家报刊发表大量作品。有评论文章被编进大学教案例文和收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资料。获新诗百年百名实力诗人奖、钱塘江诗会征文三等奖、香港第二届紫荆花杯优秀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现代诗歌特等奖等30多次。获《关雎爱情诗刊》评论奖后加盟该刊任执行编委。曾任全国黄芽杯诗歌大赛评委、电力杯廉政文学大赛评委、乌药杯诗歌大赛评委、妇女干部论文赛评委。现任《大别山诗刊》特邀评论,《诗原野》顾问兼编委,乌托邦诗社编委,《中国诗界》执行副主编。应邀于2019年7月参加中国诗人艺术家赴俄罗斯参加莱蒙托夫诗歌音乐节暨出席中俄诗歌高峰等论坛系列活动。
    进入诗人主页